超市与厂家订的货,如果是大包装引进,成本会很低,进到国内后,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销售。另外,考虑到成本问题,例如奶粉,进来大包装的奶粉,到国内分成小包装,在市场上卖成本低、保存运输都很方便。如果奶粉进来都采用小包装,那么运输、包装上成本都很高。再例如液体的牛奶、橄榄油等,通过油罐箱进到国内,进到国内后分装到小瓶子里,这样不仅好运输,成本还低。
赖阳表示,所谓特供产品是定制的,批量购买之后,根据中国市场重新包装了,可能别的地方没有,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订的货。如果原产品从海外进来的属于纯进口,但有些进口的产品在国内进行二次包装,这仍然属于进口;如果二次加工的话,属于原料进口,并非纯进口。
进口商品未必是主流品牌 另外,赖阳透露,即便是进口产品也未必是国际主流品牌。比如中国人在德国注册一家奶业公司,在德国养殖奶牛;或者中国人在德国收了当地的奶,与当地企业签约,进口到国内,这也叫德国进口。品牌在德国注册,就是德国的品牌,但该品牌在德国市场却未必能看到。